东营颐养院里的“隐形守护神”,是这些养老“黑科技”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0:40

在东营的颐养院里,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这些看似寻常的房间内,科技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冰冷的器械,没有闪烁的指示灯,只有如影随形的守护。

在东营仁爱颐养院,76岁的宋玉敏奶奶对此深有体会。自去年在卫生间不慎摔倒后,子女们为她选择了这家智慧养老机构。如今,她房间卫生间的天花板上的跌倒检测雷达正无声地工作着,其通过分析老人的步态、起身速度等数据,评估其跌倒风险,从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让跌倒检测实现了从“事后响应”到“事前预警”的跨越。“就像有个看不见的守护神,”宋奶奶笑着说,“夜里起来,心里踏实多了。”

这种踏实感,源于科技对脆弱生命的细致关照。据该院办公室副主任田心宇介绍,毫米波雷达不同于普通摄像头,它不采集影像,完全保护老人隐私,却能准确识别跌倒、滞留等异常状况。一旦检测到老人数据存在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处理。

在仁爱颐养院的智慧养老平台大屏幕上,每个房间都化作一组组跳动的数据:心率、呼吸频率、离床次数、睡眠质量……这些数据通过安装在床前的生命体征雷达自动采集。这种非接触式的监测,让老人们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能享受全天候的健康守护。“以前晚上总要起来查看母亲几次,现在通过系统就能掌握睡眠质量,包括夜醒次数、离床时间这些数据都很清楚,即使不在母亲身边也觉得很安心。”宋奶奶的女儿表示。

而在德康宁医养中心,每位老人的床前和身上都带有无线紧急呼叫按钮,当老人按下时,护理人员不仅能立即收到定位信息,还能通过双向语音了解现场情况。这些智能设备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通过物联网技术接入医养中心智慧平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照护系统。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老人的跌倒风险、睡眠质量、呼吸异常等健康状况,生成个性化照护方案。智慧巡房系统则会根据老人们的实时状态,自动生成最优巡房路线,让有限的护理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科技不是要取代人的温暖,而是让照护更及时、更精准。”深圳市银龄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廷竹介绍。该公司作为德康宁医养中心的合作商,其在专业的智慧养老数智化方面一直在做研究。他认为,以前夜间巡房全靠经验判断,现在系统会自动提示需要特别关注的老人,“就像多了一双不会疲倦的眼睛”。

如今在东营,智慧养老正从“可选项”变成“标配”。这些无声的守护者,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义了“孝道”的内涵,它既包含子女的亲情牵挂,也体现在这些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守护中。此时,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化作了夜间悄然亮起的柔和小夜灯,化作了老人步履不稳时的及时搀扶,化作了子女们放心的微笑。(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

责任编辑:王明华

张婧婧

讲好每一个故事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