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革命情怀 坚持守正创新——《燕翼堂》导演创作谈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17 1107

戏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龙

京剧《燕翼堂》在创作过程中,主要秉持以下三个理念:

一、突出革命情怀,彰显地域特色

《燕翼堂》根据山东地区真实的历史故事创作而成,以血缘亲情感人、以家国情怀动人,紧紧围绕“燕翼堂”毁家纾难这一主题,表现了东岳护恃、沂水滋养之下正直不屈的风骨。

全剧由迎归、惊变、浮厝、忍辱、投军、逼降、壮别、显义、毁家等几个重要的情节贯穿起来,浸透着浓郁的蒙阴地域气息与气质。通过起伏跌宕的剧情戏理,辅以气势庄重、虚实相间的“燕翼堂”景象,充分运用荡气回肠的唱、念声腔音乐和动律鲜明的做、打功法技巧,将不同人物以生旦净丑的行当特点和艺术手段进行刻画塑造,呈现出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讴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沂蒙精神。

二、把握宏大题材,打磨细腻情感

《燕翼堂》作为题材宏大、气韵浑厚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和戏曲舞台艺术作品,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跌宕、舞台节奏调度的层层推进,更需要进行细腻的打磨,才能够令观众沉浸、感动,以求达到更高层面的审美艺境和更深境界的情感共鸣。

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情节、情境、人物需要,运用唱、念、做、打来诠释故事情节,进行人物的塑造,即“见戏”;而后要在这一基础上,将个人唱、念、做、打的技术特点,神、情、做、表的艺术个性,声腔音乐的独特风格、流派以及个人的气质风度融入其中,即“见人”。

演员既要从人物出发,又要从自己出发,意我交融、意与我合,二者融为一体,用真情实感去助推程式动作的展示以达到舞台呈现、人物塑造之美;而人物弧光的崇高感、悲剧美又能映射出现实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伟大,最终达到“真中求美、美中求真”的表演境界。

我在山东省京剧院演员身上看到了京剧演员不断成长的新风貌——杨派老生沉雄苍劲、清雅醇厚的表演风格特点,非常适合塑造刘合浦这个大家长式的人物,刘建杰端正内敛、张弛有度的表演将刘合浦隐忍避祸、痛失至亲、思想觉醒、泣血反抗、山峦之怒的情绪层次表现得丝丝入扣、层层递进。老旦应工的吴雪靖塑造的家族女性长辈,舐犊情深但深明大义;青衣应工的刘栋塑造的大家闺秀,毅然投身革命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武生应工的宋柏珑塑造的富家少爷,明亮如星星之火,为胸中理想抛洒满腔热血……

三、守艺术之本体,谱时代之新曲

在《燕翼堂》的创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戏曲的程式艺术在演员身上是灵动的、可以变化的,把它用活、用准、用好,会让创作如虎添翼。

对于京剧舞台现代戏的表演,我个人认为是自然表演与戏韵的交融。《燕翼堂》虽为现代题材,但题材、人物的厚重感与京剧恢宏规整的艺术形式非常契合。因此舞台呈现应紧紧围绕京剧舞台艺术特征为创作根本,突出表现京剧舞台意蕴,彰显京剧舞台美学特征,充分运用唱、念、做、打艺术手段,发挥京剧行当的表演特性,赋予不同人物形象鲜明的艺术个性。以纯正的京剧声腔板式抒情达意,让人物更加生动鲜活;以精致的做表功法表现情绪、刻画人物,让戏更加精彩好看。

作为导演,我与各司其职的主创团队成员不断讨论。音乐唱腔方面,气势宏大、壮怀激烈的唱腔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该剧的气韵调性;舞台景置、灯光变化方面既表现出“燕翼堂”大家宅院的庄重华贵气派及毁家纾难的壮烈情境,更呈现出具有京剧美学精神的意象之美,凸显时空虚拟、自由转换、景随人移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法则;服装造型方面坚持尊史化新,既要有历史感,也要化变出新,提升审美视觉的愉悦感,更要符合京剧舞台唱、念、做、打的需求。《燕翼堂》通过锣鼓音乐、照明声效等语汇,强化和烘托舞台气氛、转换景置,力图舞台上下各个要素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统一的调性风格,使全剧起、承、转、合张弛有度,一气呵成。

责任编辑:郑珂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