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
10月16日晌午,莒南县沭兴村党支部书记孙钦亮骑着三轮车向村东侧农田驶去。村里主路很平坦,但他的车速并不快,因为后车厢里装满了还冒着热气的饭菜。
截至10月15日,临沂市的连阴雨已持续近一个月,孙钦亮也连续给地里农户送了近一个月的饭。每天早上6点去市场采购,9点开始做饭,11点骑车去送饭。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月厨艺涨了不少,每天骑车还瘦了不少。”
如今,全村600亩地近90%的粮食已经回仓,孙钦亮需要给村民送的饭越来越少,而村民的心也和他们口中这位“大厨书记”越走越近。
抢收时间急,吃饭成难题
“大厨书记”自掏腰包送去热乎饭
“来吃饭咯!”每当孙钦亮骑着三轮车出现在地头,赵大娘便会朝着田间四散劳作的乡亲们招呼起来,“咱们快吃!吃完了让书记忙自己的事。”
“我哪有什么事,你们吃饱就是我的事。”给村民往饭盒里㧟了一大勺排骨,孙钦亮又打开另两个保温桶,一份是冒着热气的米饭,一份是黏糊的白菜炖肉。
村书记咋想起给村民送饭?给在地垄吃饭的村民倒上热水后,孙钦亮说出缘由:今年秋收逢雨季,来回的路很难走,为省出时间抢收,村民们吃饭没准点。赶上雨天,带来“凑合一顿”的煎饼也都湿透了。看在眼里的孙钦亮很想为抢收的老乡们做些什么,“让村民吃上热乎饭”的想法从心里冒出。
于是从9月中旬开始,每天6点孙钦亮就赶到菜市场,拿出自己的补贴和工资,按照每人“一肉一素一主食”的标准,给全村40余户村民当起了大厨。起初没经验,做的饭菜少了,他就提前一天把第二天抢收的人数记下来;天气冷了,就把矿泉水换成热茶水;看见村民饭前没地方洗手,第二天再装上一大桶井水,用舀子给他们洗手;有的村民口味重的,他送饭前又捎上一瓶辣椒酱......
你帮我扶把秧,我帮你扯下布
田间地头上的双向奔赴
连日阴雨让沭兴村的田间地头多了不少泥泞,却也映照出许多不经意的温情。
村民们嘴上不说,心里却都惦记着这位天天送饭的书记。有人趁他不注意,往三轮车坐垫下塞了二十块钱;有人老远看见他的车,就摆手喊“吃过了吃过了”,转身继续干活;还有几位老人商量好了似的,轮流从家里带土豆、玉米,非要塞进他的保温桶里,“你拿回去自己吃点,别光顾着我们。”
村民们这些质朴的回应,让孙钦亮的内心更加笃定。从大学毕业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孙钦亮来到沭兴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刚来村里工作时,对村情还不熟悉,是老乡们牵着他的手,走遍村里的角角落落,带着他认识每一户人家、每一块田地。如今,他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回报这片土地上最可爱的人。
秋雨渐冷,人心却暖。如今在沭兴村的田埂上,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帮我扶一把花生秧,我替你扯一下雨布;你递过来一壶热水,我回你一捧自家种的辣椒。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
孙钦亮和村民们都知道,这场与天时的较量,他们不会输。
村委大院开放,九成粮食归仓
全村人雨中同心蹚出抢收路
连日阴雨虽急,沭兴村抢收的脚步却愈发坚实。眼下,全村600亩耕地里,九成花生和玉米已安然归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里,不仅有孙钦亮奔波的身影,更有一支始终与村民并肩的村委队伍。
这些天,沭兴村的村委大院一直敞开着大门。原本办公的院子,如今成了临时的晒场,铺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粒。村民忙完地里的活,转身就能回来晒粮。“干部们白天帮着抢收,晚上我们再守着粮食。”孙钦亮说,法子虽然笨,但日日夜夜下来,但能多抢回一粒,心里就多一分踏实。
雨还在断断续续下,地里泥泞难行。孙钦亮带着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一样,挽着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地里忙碌。你帮我装袋,我帮你扛车,不分这是谁家的地,那是谁家的粮。为了抢收这批受潮的作物,村两委又连夜联系了镇上的烘干厂,一趟趟地跟车护送,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妥善入库。
空气中飘着新粮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虽然抢收还在继续,但粮仓里越堆越满的粮食,让每个人的心里都踏实了几分。这场雨,终究没能挡住粮食归仓的脚步,村民们的心,也在这连绵的阴雨里越贴越近。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