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光 通讯员 崔新程
金秋的召唤,在淄博潭溪山得到了最热烈的回应。
10月14日,酣畅淋漓的连绵秋雨过后,漫山遍野的林木正在被季节悄悄点染,一幅赭红、金黄与深绛交织的磅礴画卷即将徐徐展开,潭溪山的第七届悬崖红叶节也在此绚烂启幕。
不同的是,2025年的这个秋天,不止红叶,一场关于山岳景区业态革新的深度宣言在潭溪山正式开始。
启动仪式上,潭溪山发布一系列定位精准、极具冲击力的云端新项目,将游客的期待从传统的“观赏红叶”,升维至一场融合了自然奇观、极限挑战与云端生活的综合性巅峰体验。
红叶,是潭溪山永不褪色的秋季底色,连续六届举办的“悬崖红叶节”早已成为每年潭溪山与游客固定的秋日之约。穿行于蜿蜒的悬崖栈道,举目皆是层林尽染的壮美,俯仰之间,感受自然伟力与秋日浪漫的碰撞。
然而,今年的红叶季,被赋予了超越视觉的全新维度。景区通过一系列开创性的新业态,让游客到此不只是“看客”身份,而是成为这片山水画卷中的“主角”。
此番业态升级的核心,在于对“悬崖”这一核心地理标识的极致化利用与创造性转化。
其中,挑战勇气与胆量的巅峰之作——「山东首个悬崖大秋千」与「山东海拔最高的狂呼项目」无疑成为了引爆体验的焦点。
前者将参与者推向悬崖之外的高空,在巨大的摆荡弧线中,让人体验失重般的刺激,同时将脚下如火如荼的红叶山谷尽收眼底,惊心动魄与极致美景在此刻达成奇妙的统一;后者则以其傲人的海拔高度,提供了俯瞰群山的无遮挡视野,在高速旋转与起落间,将秋日的壮阔山河转化为一场动态的、沉浸式的视觉盛宴。
这两个项目不仅填补了区域同类产品的空白,更将潭溪山的“悬崖”特质,从静态的地理特征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动态记忆,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的体验层次。
潭溪山的秋日惊喜不止于此。如果说惊险项目是针对年轻客群与探险者的精准发力,那么对休闲品质空间的塑造,则展现了潭溪山致力于提升综合度假体验的远见。
新建于玻璃桥端的「雾·涧山Mist」餐厅,就彻底打破了自然景观与高端餐饮的界限,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提供佳肴的场所,更是一个融合了视觉、味觉与知觉的艺术空间。游客在通透的玻璃结构内,仿佛悬浮于山涧云雾之中,窗外是触手可及的悬崖秋色与无垠的天空,每一次用餐都仿佛是一次与自然对话。
与之呼应的是「雾·云麓Cloud ridge」咖啡厅,这处坐落于崖畔的休憩之所,重新定义了“旅途小憩”的内涵。手握一杯精心调制的热饮,倚靠于巨大观景窗旁,看云海在山谷间流淌,看红叶在光影下变幻,时光在此刻变得缓慢而珍贵。这里将简单的咖啡消费,升华为一种备受追捧的“云端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了除了行进与刺激之外的静享时光,有效延长了停留时间,创造了高附加值的消费场景。
上述这一系列以“飞跃山川 触摸云端”为主题的新业态发布,清晰地勾勒出潭溪山从单一的山岳观光型景区向复合型度假目的地转型的战略路径。
当游客在山东首个悬崖大秋千上放声尖叫,在海拔最高的狂呼项目中拥抱天空,在玻璃桥端的餐厅里品味美食与云海,在崖畔咖啡厅静观红叶与时光共舞——潭溪山将一幅季节性的自然图景,升华为一段立体、丰富且值得反复回味的巅峰生活记忆。
经典的悬崖红叶节,因这些新项目的注入而活力倍增;新生的云端业态,也因有了漫山红叶的映衬而更具独特魅力。二者相互赋能,共同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旅游新生态。
随着红叶节与云端新项目的启动,潭溪山正在向市场讲述一个全新的品牌故事——一个如何在云巅之上,重塑文旅IP,将古老山川之美与现代生活方式完美融合的文旅新路径。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