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舆 | 既“抢”又“稳”保秋粮

农情要闻 10-11 1173

今秋以来,山东降雨量为1951年来同期最多。最新预报显示,10月份降水较常年偏多5~8成。这种“不同寻常”之下,地里待收的玉米、待种的小麦令人揪心。

截至10月8日,山东全省玉米已收面积3134.9万亩,占53.6%,累计上阵玉米联合收割机10.9万台,完成玉米机收2897万亩。战斗已经过半,要打赢这场秋收秋种战,既要“抢”,也要“稳”,其中关键,还在于各方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抢”字当头,关键在最大化用好各方资源。眼下,履带式收割机、烘干塔、无人机等机械设备是抢收“硬通货”,各地都在最大化筹措调配。比如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公布全省粮食烘干服务点地址,方便农户就近对接,弥合信息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人力和晾晒空间等同样是抢收刚需。有的地方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帮助农户抢收;有的地方开放各单位、广场、操场等空间,用于农户晒粮。方法无所谓高下,管用就行。

“稳”字坐镇,关键在专业化信息要及时传开。抢收抢种,还要忙而不乱。要让着急上火的农户稳住神,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信息及时传递到他们手中。比如适当晚收尚未成熟作物,减少霉变风险和烘干成本;秋种不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地湿无晚麦”,但晚播小麦播种深度要适当调减等等。有了专业信息加持,农民才能沉住气,增强应对天气变化的定力。“稳”也离不开提前预判,有些种粮大户正是根据专业信息提前做了准备,才能既保住自家粮食,也服务于其他农户。说到底,“稳”的底色还是科技兴农,用好科技,才能减少看天吃饭的无奈,更好掌握主动权。

秋收秋种,关乎农民心血,关乎粮食安全。让更多人在秋雨的诗意之外,也看到这场雨对农业带来的实际影响,才能更好凝聚起共克难关的力量。相信随着更多的人关注起来,更多的力量动员起来,这场“粮食保卫战”我们一定能打赢。

(大众新闻记者 熊苗)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