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神圣的仪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去年八月,考入江南大学研究生的张志豪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激动地说。此刻,站在2025年“慈善吕乡·爱聚油城”慈善救助发放仪式的现场,新任受助学生杨明轩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却能选择以努力奋斗的方式创造精彩、美丽的人生。这份善款不仅是经济支持,更像是精神灯塔,既缓解了家庭压力,更让我深刻切实感受到社会对寒门学子的深情托举。”
这样的感人场景,在东营区已经连续上演了十六年。自2009年启动以来,“寒门学子”助学项目通过整合社会爱心资源,为数千名困难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这项助学工程的意义远不止于资金支持。十六年来,该项目累计发放慈善助学金225.9万元,救助特困大学新生961余名,近三年来救助人数达119人,支出35.7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寒门学子命运的转变,是一个个家庭希望的重新点燃。
更为难得的是,该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爱心传承机制。许多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纷纷反哺社会,加入到慈善行列中来,形成了“今日我们接收光,明日我们成为光”的良性循环。正如杨明轩在感谢词中所说:“未来之路,我同样会用我的爱心来传承你们的爱。”
据了解,2025年“朝阳助学”慈善项目已于7月下旬正式启动。该项目面向户籍在东营区、因突发事件、残疾或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特别困难(含脱贫享受政策户和监测对象),且参加2025年全国高考成绩达到大专以上录取分数线的优秀应届大学新生(含研究生新生)。按照实施方案,凡符合救助条件的学生每人将获得一次性救助3000元,计划救助约40名贫困学生。
东营区“寒门学子”助学项目不仅是全区慈善“朝阳助学”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政部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具体行动。该项目通过精准救助,有效防止了贫困家庭学生因经济原因放弃学业的现象,保障了教育权利的平等,成为弘德育人、助力青年成长的重要社会工程。
随着新学年的临近,又一批寒门学子将在慈善助学的支持下踏上求学之路。这项持续了十六年的爱心工程,正在东营大地上书写着“爱满人间”的温暖故事,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担当。(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