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201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被公派访学德国哥廷根大学附属吕讷堡医院。德国的学习生涯,让他看到了世界上先进、高效的脑血管病救治体系,进一步学习了治疗技术——颅内动脉取栓术,从此立志要让沂蒙老区人民也要享受到这种快速、高效、科学、精准的脑血管病救治服务。2017年,王浩从德国学习归来随即联系国内著名的脑血管病救治中心——中国人民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开启博士后学习,师从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刘建民教授。在长海医院,王浩系统学习了“长海绿色通道救治模式”:从患者识别、入院后处理、手术、全程管理等一系列闭环式模式,完成了博士后的课题研究。
2019年12月6日,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完成博士后工作的王浩受医院党委的考核任命,调入该院卒中中心任副主任,开展卒中绿道建设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以最高标准建设卒中中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结合临沂地区人口特点,卒中中心建立了完整的患者就诊、分诊流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患者病情为根本、按照轻重缓急”为标准的完备分流体系。以往的急性卒中患者入院难、入院慢、分诊效率低下问题得到解决,急性重症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大血管病变取栓患者,脑出血患者)患者入院绿色通实现诊治零等待。轻症患者有效完成双向转诊、多级分诊。
同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数量、质量继续稳居全国前三,自2019年底卒中中心启用截至2024年底,新的卒中中心完成急性缺血性大血管脑卒中患者取栓治疗超2000例次,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量4000例次以上,危重脑出血手术近800台次工作量,较2018年同期对比提高5倍以上,在总体接诊患者就诊数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同时,顺利实现救治明确卒中患者比例明显提升,非卒中患者就诊显著下降,专业业务治疗明显提升,总体医疗质量呈现质的提高,卒中中心目前正向着院党委提出的“更多医治高难患者,彰显卒中中心高水准”的目标稳步迈进。
研究成果在2025年美国世界卒中大会发表(美国,洛杉矶)
立足临床,面向科研
扎扎实实把工作变成学术影响力
随着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救治体系的建成,几个关键数字也越来越清晰——患者入院后的平均25分钟内快速完成脑血管扫描成像分析及血液检查,平均35分钟内需要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平均90分钟内颅内动脉血栓患者可以接受脑动脉取栓治疗,手术开始后的平均60分钟内堵塞的脑血管获得再通。在全国500多家高级卒中中心中,救治患者的数量、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前三名。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高效、科学的呵护——这就是今天的“临医模式”。
随着临床工作的开展,以卒中中心为平台对接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陆续参与开展了DIRECT-MT(海军军医大学刘建民教授,2020新英格兰杂志发表),ATTENTION(中科院大学胡伟教授,2022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RESOTRE(首都医科大学熊云云教授),TRACE3研究(首都医科大学王拥军教授,2024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等高质量的多中心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并不断提高,陆续发表相关论文多篇。2024年2月该院与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团队联合发起多中心RCT研究——注册登记启动TNK-PLUS研究。
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签约合作
同时,王浩携团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陆续建立了与美国菲尼克斯Barrow神经医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脑神经科等世界顶尖医疗科研团队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临沂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自己的研究体系,在与香港团队的合作中,发表了高质量研究论文4篇,发起了多中心RCT研究2项,首次在脑保护领域证实了新型GLP1A受体激动剂的脑保护作用,同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1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进行临沂地区脑血管病的前瞻性研究。
(临沂市人民医院)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