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农业达人”们为啥能演得这么欢

洋葱快评 08-11 256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假农业达人粉墨登场,坑农骗局正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上演。

近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助农”直播间套路满满,主播们纷纷化身“农业达人”,以虚假人设违规带货,利用农民信任割农民韭菜。

这些“农业达人”演得很像,但假得离谱。镜头前,他们侃侃而谈,自称农业大学毕业、深耕农业十年甚至几十年、免费提供农业指导的“助农专家”。镜头后,他们鬼鬼祟祟,是没有任何农业教育背景、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专靠忽悠农民带货圈钱的“坑农专家”。正如他们之中有人所“坦白”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表演。”“是否了解农业知识不重要,带货挣钱才是唯一目的。”

他们为啥能能演得这么欢?跟以下几点不无关系。

一者,短视频平台对账号资质审核不严,对直播内容监管不力,让一些主播有了可乘之机。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查清账号注册信息是否真实、主播是否拥有相应资质、直播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如果平台方把关到位,对相关证书严加审核,这些没有任何农业教育背景的主播恐怕很难扮“农业达人”开“助农”账号。

就算他们侥幸得逞,也很容易在直播环节“露馅”。“农业达人”说的话和带的货都那么不靠谱,肯定会有人向平台方投诉举报,平台方只需按图索骥,很快就能查明真相,并依法依规对他们予以惩戒,让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演下去。

二者,假农业达人往往“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们的背后,有着“祥禾农业”这样的农业电商团队。这类以销售农资为目的的电商团队有一套工业化、剧本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从孵化千人“专家矩阵”,到批量炮制“助农大学生”人设,再到统一文案与表演风格,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在这条黑灰产业链的“加持”下,“农业达人”们“底气”足“业务”熟,假得理直气壮,演得活灵活现。

三者,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直播间里,“农业达人”们虽姿态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其实都是在做农资销售。他们有没有必要的资质,有没有做虚假宣传,卖的货有没有问题,平台该问该管,监管部门更该问更该管。

从相关报道来看,在这方面,相关部门的监管显然未能及时跟进。否则,直播间里也不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么多假农业达人。

看到了这几点,恐怕也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叫停”直播间里“农业达人”们的“助农”表演了。


责任编辑:张泰来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