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五保老人刘金山(化名)因一场交通事故陷入索赔困局,证据空白、时效存疑、协议束缚如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直到临沂市兰陵县法律援助中心伸出援手,山东兰陵律师事务所律师姚付江接力奔波,这场跨越多年的拉锯战终迎曙光——10万余元赔偿款的到位,让绝望中的老人重新握住了生活的希望。
仓促和解留隐患七年维权路坎坷
时间回到2017年的一个冬日。刘金山骑三轮车赶集时被一辆小轿车撞倒昏迷。作为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他在医院孤零零地躺着,看着每天叠起来的住院费单据,老人心里发慌,像揣着块烧红的烙铁。这时,对方递来一份和解协议书,说签了就能拿到钱出院。刘金山没多想,只当是抓住了根救命稻草,抖着手在协议上按了手印,压根没看懂那句“今后不得以任何理由再向甲方主张权利”背后藏着的“陷阱”。
出院后,康复治疗的费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很快掏空了刘金山的积蓄。他拄着拐杖找到事故责任方,对方掏出当年的协议晃了晃:“字是你签的,钱也领了,别再来了。”他到相关部门反映过、去找人调解过,每次都因“没证据”“过了时效”被劝回。刘金山抹过好几次泪,觉得这日子怕是熬不下去了。直到有人提醒他:“去法律援助中心试试,那里有律师免费帮穷人打官司。”
法援开辟快车道 律师临危受命破困局
听了刘金山的哭诉,兰陵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心里沉甸甸的。这案子确实难:从事故发生到现在快七年,诉讼时效是道绕不开的坎;刘金山手里没任何凭证,交通事故认定书、住院病历、费用票据全没了,只记得肇事方姓陆,开着辆黑色轿车;更要命的是那份和解协议,白纸黑字像道“铁闸门”,堵死了维权路。
中心当即启动“绿色通道”,不等材料齐全先受理,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协助取证。当天,三位资深律师围着刘金山的口述回忆“抠线索”:事故发生的具体路段?对方车辆的大致特征?当年住院的医院名称?哪怕是零碎的记忆,都被一一记在本子上。最终,中心指派山东兰陵律师事务所的骨干律师姚付江承办此案,叮嘱他:“既要守住法律底线,也要尽全力帮老人争取权益。”
接下案子后,姚付江没少跑腿。他先去交警部门找事故出警记录,确认肇事方陆勇的身份信息;又跑到刘金山当年住院的医院,调出原始病历和诊断证明;还联系司法鉴定机构,陪着行动不便的刘金山做伤残鉴定,把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都一一确认清楚。
法律论证上,姚付江也下足了功夫。他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的规定,提出刘金山虽然2017年受伤,但直到伤残鉴定结果出来,才明确知道自己“权利受损的程度”,此时起诉并未超过诉讼时效;同时,他指出那份和解协议明显显失公平——签订时刘金山伤情没稳定,身边没亲人帮忙参谋,小学都没毕业的他,根本预见不到日后的伤残后果,协议里的赔偿金额还不到法定标准的三分之一,完全符合可撤销的情形。就这样,姚付江一点点把零散的线索串起来,重建了完整的证据链。
法槌落定慰民心七年维权终见晴
法庭上,姚付江条理清晰地陈述观点,把病历、出警记录、伤残鉴定报告等证据一一呈上,针对对方“时效已过”“协议免责”的辩解,逐条引用法律条文反驳,句句在理。最终,法院全部采纳了他的代理意见,判决陆勇一次性赔偿刘金山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0万余元。
拿到判决书那天,刘金山特意换上一件洗得发白的干净衬衫,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兰陵县法律援助中心。见到姚付江和中心工作人员,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紧紧攥着他们的手,指节都泛了白,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淌:“谢谢你们……谢谢姚律师……拿到这个结果,让我觉得,这日子终于又能往下过了。”
这场历时五个月的法律援助,为刘金山七年的维权路画上了句号。姚付江的奔波与坚守,让这位困境老人真切摸到了法治的温度,也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承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正义。
指派机构:临沂市兰陵县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兰陵律师事务所 姚付江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