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子森 李静 王开智
吉林通化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搬迁了新地址后,从一楼到四楼的楼梯会让人百感交集:一个个相框密密麻麻组成了数张寻亲墙,有父女相拥痛哭的悲怆、有孩子回家后补过17个生日的笑脸、有找到家时已与母亲天人永隔的落寞……
这些定格的瞬间,是无数寻亲人的记忆,充满了悲欢离合,更是张宝艳近20年寻亲路上见证的一次又一次团圆。自2007年至今,张宝艳与爱人从一个网站开始,到有了如今40多万志愿者的寻亲公益组织,已经见证了14560次寻亲成功。
这个数字不会是终点,就像寻亲这条很长的路,有的人走完了,有的人还在路上。但包括张宝艳在内,没有一个人愿意走这条路。
寻亲墙
扔掉铁饭碗,帮人找孩子
张宝艳有一双含泪的眼睛,与之对视,很难不被触动。63岁的她依旧整天东奔西跑,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这天上午十点,她刚刚结束一个志愿者会议,手机已经有98条消息置顶。她24小时开机,每个电话每条信息都不敢漏,因为这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
二十年如一日地寻亲,在很多人眼里是难以理解的事情。作为一个母亲,张宝艳深知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我看不得这些家庭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要是孩子没有了,那么家庭就没有未来了。”
宝贝回家创始人张宝艳
张宝艳回忆,1992年,一份报告文学《超越谋杀的罪恶》,改变了她的后半生。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张宝艳的孩子也曾失踪,她以为孩子遭遇了拐卖。从那时,她切身体会到被拐家庭的煎熬,也知道更多被拐儿童的故事。
2006年,张宝艳辞掉银行的工作。那一年,她44岁。人到中年,放弃原有生活轨迹,需要莫大的勇气。
2007年,张宝艳创办宝贝回家寻亲网站。她的想法很简单,“哪怕能找到一个孩子。”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当年,宝贝回家找到10个孩子。
但,质疑也随之而来——寻亲人不信任,大众不理解。
2008年春节,一位寻子家长经朋友介绍在宝贝回家登记。张宝艳接到线索后,志愿者忙了一晚上,锁定线索。结果,对方反而觉得不对劲,“我找了几十年都没找到,怎么你们一晚上就找到了。”
跟其他公益项目不同,它们有立项时间,有完成时间,有喘息时间,可是寻亲没有。“我无数次想放弃。”张宝艳坦言,“但是,更多原因让我无法放弃。
早一天找到,少一些遗憾
那些不能放弃的原因,就藏在寻亲墙的照片里。
二娃6岁左右被拐卖到河南,改名李高强。20岁那年,他骑着摩托车踏上寻亲之路,这一找就是10多年。
2013年,二娃在“宝贝回家”登记寻亲。2015年,张宝艳接到电话,得知二娃生病的消息。志愿者带他检查后,得到的却是肺癌晚期的诊断。张宝艳联系警方,希望能够尽快帮二娃找到家。
2016年,二娃带着遗憾去世,临终前嘱托:“我可能看不到我父母了,但还是希望你们能帮我找找,如果找到,让他们来看看我。”当天,张宝艳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二娃,你是“宝贝回家”的孩子,我们永远是你的亲人。
五年后,志愿者找到了二娃的父亲。不幸的是,二娃的母亲早已离世。当时,这位父亲还在外地奔波寻子,一晃已是30多年。
这件事情让宝贝回家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与死神赛跑。
寻亲墙上的故事
在寻亲墙上,寻子妈妈杨素慧的照片旁边贴着一条朋友圈截图。这也是一直扎在张宝艳心底的刺。
2017年1月23日凌晨3点30分,杨素慧的朋友圈:“妈妈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杨素慧的女儿,我妈妈刚刚走了。感谢所有认识我妈妈帮助我妈妈的所有朋友们。愿你们永远健康!”8分钟后的第一条评论,徐剑锋留言:“一路走好杨阿姨。”
寻子26年,杨素慧患癌离世。5年后,志愿者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并将线索交给警方。最终,儿子徐剑锋被找到。巧合的是,母子俩竟是微信好友。
看着寻亲墙上那些照片,张宝艳说:“如果我们快一天,就能让一个家庭早一天见面,少一些遗憾,少一些悲剧。”
40万滴“水”,助万家团圆
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记者遇到了天津志愿者山哥。2014年,山哥看寻亲节目《等着我》的时候,知道了宝贝回家。2015年,他加入宝贝回家,利用休息时间帮忙寻亲。
2015年,山哥接到一个求助任务:寻亲人徐缘缘能提供的线索很有限,只隐约记得父亲叫马纳提,是个木匠;母亲叫李春花,个子很高,以卖菜为营生;自己原来的名字叫马凌凌。
山哥将信息整理后发帖,他几乎每天都浏览是否有线索。一年后,帖子下多了一个跟帖。他辗转了解到马乃田的寻子信息,并提示马乃田与马纳提发音相近,丢失的孩子叫马亮亮,与马凌凌相近,出生日期与失踪日期也都接近。
“我一看,有了!”回忆当时,山哥仍然很激动。
经过DNA比对,两人为父子关系。徐缘缘终于找到自己真正的名字:马亮亮。20多年后,当年那个被拐的孩子,终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志愿者山哥
十年来,山哥已经帮助63个家庭团圆。每一次团圆之后,山哥就会退出他们的生活。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现在我有效跟进的线索还有1000多个。”
在宝贝回家,志愿者没有名字,大家互相用外号相称。张宝艳介绍,像山哥一样的志愿者有40多万,遍布全国甚至海外。他们各有“绝活”,熟悉地域方言、饮食习惯、生活风俗,能从零星线索中捕捉关键信息。在张宝艳眼中,他们就如水滴,汇聚起来便成了江河。
张宝艳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截至目前,宝贝回家已经促成14560次团圆。
张宝艳介绍,寻亲范围在不断扩展,从被拐孩子到被拐妇女,再到寻恩人,寻战友。2024年开启的海外寻亲已经有40多个成功案例。“如今已经实现全方位覆盖寻亲。”
寻亲技术也在升级。从最初的人工分析走访,到与公安部门合作DNA比对,到互联网定向推送,再到人脸识别、祖籍分析等。张宝艳告诉记者,“去年一年,我们找到1975个,上个月找到210个。”
这些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的目光还投向法律层面。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有很多家庭团聚后,却因为过了追诉期无法对人贩子追究责任。张宝艳提出建议,对拐卖儿童罪的追诉期进行修改。另外,她还建议,加大对买家的打击力度。
2018年,张宝艳启动了“宝贝回家万家团圆计划”,计划从2018年开始在今后的十年里,每年帮助一千个家庭团圆,最终实现万家团圆。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目标。
但在那面寻亲墙上,还有很多人在路上。为了寻找罗超凡,爸爸妈妈站在雨中拉着海报一动不动,希望更多人看到。家中两个孩子元元、豆豆被拐,妈妈与其他“难友”相互扶持,每次见证别人认亲,却为自己难过。还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家,多年“黑户”。还有的父母,为了寻找孩子,过年也回不去那个“家”。
从45岁的中年人熬成63岁的老年人,张宝艳没有“退休点”,还要在寻亲路上前行:我们要启动第二个、第三个万家团圆计划。让所有家庭都团圆。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