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车界|172亿“鲸吞”极氪! “一个吉利”对车主有何影响?

都市车界 昨天15:10 18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7月15日,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一场“地震级”整合——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正式完成合并,前者以约172亿元人民币收购尚未持有的37.2%极氪股份。交易完成后,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科技新贵”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

据悉,每股极氪股份可换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汽车股份,现金对价较极氪最后交易日股价溢价13.6%,股份对价较吉利港股溢价2.4%。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在公告中强调,此举将“开创多赢局面”,董事长李书福则称其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这一战略举措不仅标志着吉利集团“回归一个吉利”战略的深化落地,更引发行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合趋势的深度思考。

品牌割据与资源困局

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这场合并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吉利控股集团面对行业剧变的战略突围。2024年9月,李书福在《台州宣言》中痛陈“多品牌分散运营”弊端,首次提出 “一个吉利”的战略蓝图。宣言发布后,吉利已相继整合几何品牌入银河系列,将领克并入极氪体系。

可见,内部资源内耗已成为吉利发展的最大障碍。在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极氪001、领克Z10、银河E8等车型上演“同室操戈”;技术研发上,各品牌车机系统就有Zeekr OS、Flyme auto、银河N OS等近十种方案。

更严峻的是智驾领域的分裂:极氪采用Mobileye和自研双路线,领克则同时推进自研和路特斯技术引进。这种割裂导致 2023年研发重复投入超50亿元。

行业竞争倒逼效率提升亦是关键因素。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效率竞争”阶段,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

“市场不给容错空间,必须快速整合提高竞争力。”吉利汽车CEO淦家阅在内部信中直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吉利集团整体毛利率降至14.7%,较极氪独立运营前下降3.2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同样亮起红灯。极氪自2024年初登陆纽交所以来,市值从110亿美元缩水至57亿美元,跌幅达48%。面对小米汽车月销2.5万辆的攻势,吉利急需结束内斗。

协同效应

品牌矩阵与全球竞争力升级

这场合并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资源壁垒,实现“1+1>2”的聚变效应。据行业分析师预测,吉利通过合并整合极氪的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优势资源,并与供应链、制造体系深度融合,预计可实现研发投入可降低10%-20%,供应链成本缩减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为后续竞争积蓄能量。

成本重构首当其冲。仅研发协同一项,每年就能节省数十亿元,相当于多投两个新车型的预算。在供应链端,极氪独立采购体系与吉利平台合并后,动力电池规模化采购即可降本15%。

技术全栈自研能力强化。合并后,吉利将整合极氪的纯电技术、智能驾驶系统,与吉利原有的研发资源形成协同效应。例如,极氪的SEA浩瀚架构与领克的EM-P超级电混技术将实现平台化共享,推动纯电、插混等多技术领域的全覆盖。预计研发投入将降低10%-20%,BOM成本降低5%-8%,技术迭代速度与成本优势显著提升。

品牌矩阵差异化布局。合并后的品牌架构更为清晰: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领克聚焦20万元以上中高端混动领域,吉利银河覆盖主流市场。三者避免产品线重叠,形成“高端-中端-主流”的全覆盖体系,提升市场渗透率。

全球竞争力加速构建。吉利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对标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强化供应链控制力与制造效率。此外,极氪与吉利在海外市场的协同布局(如极氪能源与蔚来能源的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将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提升。

渠道网络实现互补。极氪现有150家体验中心集中在核心城市,合并后可接入吉利覆盖全国98%地级市的8000+销售网点。这意味着极氪渠道覆盖将从50城扩展至200城,三四线下沉市场渗透率预计提升3倍。

技术红利普惠车主

服务、价值双提升

对现有车主而言,品牌独立性成为最大关切。极氪001车主王先生在看到合并消息后,第一时间拨打其购车的4S店,“销售顾问信誓旦旦保证,我的用车体验不会有任何改变,反而可能享受到更多服务网点。”但他心中仍存疑虑——那个曾经特立独行、充满科技感的极氪,会不会消失在吉利的庞大体系中?

极氪凭借前卫设计和高性能标签建立的“科技潮牌”形象,不少车主担忧会被吉利“国民品牌”定位稀释。对此,吉利官方明确承诺:三大品牌将保持独立定位和运营。

合并后,极氪与吉利的“技术全家桶”将加速落地。例如,超级电混技术、1.2MW全液冷充电桩等创新成果有望快速普及,车主可享受更高效的动力系统、更快的充电体验。

据悉,极氪能源将接入第三方充电桩突破130万枪,并与蔚来等品牌实现互联互通,吉利旗下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充电网络的覆盖密度与便捷性。售后服务体系亦将统一优化,维修效率与配件供应能力增强。

成本降低带来的红利也可能转化为更亲民的价格或更高配置的产品。例如,极氪计划下半年推出的超豪华SUV极氪9X、大型SUV极氪8X等新车型,或将在定价与性能上更具竞争力。

在三四五线城市,领克售后体系将升级为“领极联服”,可同时服务极氪、极越、极星车主。渠道模式将采取分层策略:一二线城市保持直营;三四线城市引入代理;五六线城市与领克共建渠道,服务网络的整合将给用户带来切实便利。

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此次合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体系竞争”的典型样本。某资深汽车行业专家表示:“吉利通过体系化整合,解决了多品牌分散作战的弊端,其效率提升与技术协同模式,为行业提供了资源集约化的范本。私有化后极氪的科技价值将在吉利体系内得到更充分释放,未来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此外,这场合并被德意志银行、东方证券等机构视为积极信号,多家投行集体上调吉利目标价。交银国际在研报中指出:“整合将释放资源协同红利,估值有望突破3000亿港元,跻身港股车企前三。”

与此同时,合并后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某整车企业CTO在行业论坛上警示:“汽车已从‘造机械’转向‘造系统’,没有体系化协同能力,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该观点得到多位业内人士认同,他们指出合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创造融合互联网思维与制造业基因的“第三文化”。

放眼全球,吉利模式展现独特优势。相比丰田的“全球架构”战略,其整合速度更快;对照特斯拉的垂直整合,又保留了品牌独立性。这种“和而不同”的平衡术,为中国车企提供了规模与个性兼顾的新范式。

极氪与吉利的合并,既是企业应对行业变革的主动求变,亦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成熟阶段的必然趋势。通过技术协同、品牌矩阵优化与全球竞争力重构,这一战略整合或将重塑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竞争格局,为车主带来切实价值,更在行业整合浪潮中树立新的标杆。未来,吉利集团能否以“一个吉利”之合力,在新能源下半场竞争中突围而出,值得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张雪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