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扎实推进济南国际陆港建设,持续提升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中欧班列集结能力,加快发展枢纽经济,为济南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链接全球
通江达海
走进历城区中欧班列集散地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正等待装车发送。历城区不仅有中欧班列集散地、济南东站等交通运输场站,还紧邻济南国际机场和小清河济南港。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当地发展“陆水空铁”多式联运,建设济南国际陆港,不仅发展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也让内陆城市济南实现“通江达海”。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济南国际陆港已成为济南链接全球的“主窗口”。目前,董家货运中心国际通道达15条,联通20余个欧亚国家、48座城市,并开通济南到广州、乌鲁木齐、成都等地内贸班列。2024年,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中欧班列发运量达689列,占济南市比重扩大至67%;货物吞吐量达206万吨,同比增长33.8%。
今年1-5月,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中欧班列到发运340列,同比增长65.9%。货物从最初的日用品、服装、小商品转变为以家电、机械设备、激光雕刻机、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等商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对外贸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济南国际陆港积极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建成“铁海E通”等功能性平台,2024年海铁联运装卸量实现2.9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运输方式,顺畅衔接航运物流网和陆域物流网,为进出口企业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物流新通道,也加速各类商品在济南流通。
“我们在仓储设施、交易中心落地等硬件枢纽配套,通关服务、海关监管区域配套等增值服务上持续完善。”历城控股国际陆港集团总经理张海燕说,围绕片区补链强链,下一步将通过信息化打造智慧化园区,进一步便利外贸企业。
做优枢纽功能
建强通道网络
去年9月,济南成功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上已获批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济南成为国家物流领域“双枢纽一基地”建设城市。今年1月,济南市又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城迎来高光时刻。
“我们将在一期建设基础上高标准扩建货运中心二期工程,推动济南国际陆港扩容升级。”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国际陆港部吴迪说。
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二期工程位于一期场站北侧,占地1012.7亩,主要新建铁路专用线、配套货运设施、生产生活设施、片区道路等工程。为此,历城区专门组建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主动加强与国铁济南局、市口岸办、山东高速、山东港口等单位的协同配合,合力推动保障好二期项目建设。
按照计划,在现有铁路线的基础上,场站将新增4条铁路线,有效释放铁路运力,突破运输瓶颈,增强国际陆港的辐射带动力。目前,土地熟化、管线迁改等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同时,片区进一步优化枢纽和园区间配套路网,强化干支衔接,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积极发展“班列+跨境电商”“班列+保税物流”“班列+邮件快件”等新业务。“通道多元、辐射广泛、运转高效”的运输格局将逐步形成。
产贸运展一体化发展
港、产、城加速融合
有雄厚产业基础作为支撑,是中欧班列繁荣发展的关键。在济南国际陆港,历城区持续推进强港、聚产、兴城,在面积35平方公里的核心片区,重点打造陆港综合服务区、先进制造集聚区、商贸集聚区、未来产业示范区和生态活力区五大产业片区,构建“产贸运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物流聚产业,以产业强物流,努力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陆港综合服务区,以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区为核心,多维度完善国际陆港功能;先进制造集聚区,依托邦德激光等龙头企业,招引大图激光、力士乐激光等企业30多家,发展激光产业集群及外向型智能制造业;商贸集聚区,依托国际会展中心25万平方米载体,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和电商产业发展合作先行区;未来产业示范区,依托空天信息研究院、齐鲁制药等院所企业,推动空天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活力区,依托北部农林空间,做优“班列+文旅”新业态。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茂华说,济南国际陆港全面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国际贸易、国内贸易、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集聚发展,有力提升济南贸易物流产业附加值。综合性贸易枢纽的打造,将汇聚人才、技术、企业、资本等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助力济南打造开放高地,推动区域经济跃升。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