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高新医院如何为患者撑起“清凉伞”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1: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樊伟宏 通讯员 边晓霞

数日前,一位因高热昏迷的农民工被送到世博高新医院。据医护人员回忆,该患者来院时体温接近40℃,伴有头晕、恶心、心慌及呕吐等症状,医护人员迅速响应,仅用时15分钟便为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抢救治疗,为后续成功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样的场景,在这家医院已多次上演。

连日来,淄博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中暑乃至“热射病”风险不断上升。据世博高新医院统计,该医院急诊医学中心3天内已连续接诊9名中暑患者,其中患者最高体温达到40.8℃。

为了更好给市民健康保驾护航,世博高新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严阵以待,通过多道防线,为市民撑起坚实的“清凉保护伞”。

高温预警就是命令。

据了解,该院急诊科提前完成降温设备“大体检”。冰帽、冰毯等设备时刻待命,低温盐水、藿香正气水、人丹丸等常用药物库存充足并设置在紧急情况救助的各个环节,甚至连转运担架都配备了便携式冷敷垫,确保任何时刻都能“拉得出、用得上”。此外,该院院前急救团队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平均出车响应时间控制在2分17秒,确保发现突发情况能迅速响应。

面对复杂紧急的中暑患者,单兵作战远远不够。

世博高新医院的“大急诊”体系和多学科协作机制在此刻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一站式”急救平台,医院急诊临床医学中心里的急诊影像、急诊检验、急诊药房、急诊挂号收费紧密环绕,检查、诊断、用药零距离、零延时,大幅压缩了抢救时间。此外,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综合内科等相关专科建立了高效联动通道。一旦患者需要更高级生命支持或多器官功能维护,相关专家会迅速响应,实现无缝衔接,共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能显著提升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不打无准备之仗。”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早从6月下旬开始,医院每周就组织高强度中暑急救演练,从快速识别中暑和热射病类型、分级处置,到精准物理降温、气道管理、多器官功能支持,每个环节、每个动作都精确到秒级,确保实战中流程顺畅、配合默契,从而更好保障市民健康。”

责任编辑:曲惠莹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