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美食、新质生产力、文明新风、红色文化,牡丹产业、高端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菏泽的城市名片美不胜收、熠熠生辉。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集体聚焦菏泽城市名片,尽显菏泽的独特城市内涵与魅力,在鲁西大地勾画出“幸福之城”美丽图景。
菏泽的城市名片缘何熠熠生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以牡丹产业为例,牡丹是菏泽的一张亮丽名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菏泽挖掘出“一朵牡丹花”的无限生机。作为全球最大的牡丹种植与科研加工基地,近年来,菏泽市在品种培育、产业拓展、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挖掘牡丹优势,目前已培育出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种植面积与品种数量均居世界首位。通过先进的反季节催花技术,打破花期限制,每年春节期间,60余万盆菏泽牡丹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花开四季”的市场供应。
在产业发展层面,菏泽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到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的全产业链条。全市拥有牡丹生产加工企业120余家,科研机构20所,开发出牡丹籽油、化妆品、保健品、文创产品等在内的260多种深加工产品,去年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
从市到县,“特”字生辉。单县的羊肉汤产业同样可圈可点。单县把发展壮大羊肉汤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位推动、一体谋划,紧盯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目标,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弱链”变强上聚力攻坚,以新质生产力塑造羊肉汤产业新优势。目前,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6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66亿元,引领带动15万名群众增收25亿元,全国单县羊肉汤及关联门店达3万家、营业收入达550亿元。
创新是菏泽城市名片熠熠生辉的动力源。菏泽市通过打造创新平台,吸引八方人才,为创新注入不竭动力。菏泽着眼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前瞻性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打通堵点卡点,进行技术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依托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创新打造“智能化柔性共享产业化平台”。平台拥有100多个标准化生产单元,可以根据药品生产需要,智能化组合成生产线,不仅将传统产业化周期压缩90%以上,还能节约2/3的成本。突破了制药行业“一品一线”的产业化天花板。目前已成功招商湖北、海南、江苏等地多家知名药企项目落地菏泽。
菏泽市加快打造引才汇智强磁场,发起成立鲁西五市人才发展联盟,举办高规格的人才峰会,搭建引才合作的大平台。
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熙介绍:“我们进入高端电子屏蔽材料行业的时候,天厚导电布仅能做到50微米,全国行业内也没有突破30微米的难关。”菏泽市委、定陶区委人才办通过“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在鲁西五市人才发展联盟的帮助下,促成了天厚新材料与山东大学教授刘峣的课题合作。在人才支撑下,天厚新材料自主研发的20微米超薄导电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天厚新材料围绕核心技术,联合国内优秀团队向上延链,孵化的PVD设备制造项目成立一年就接到了1.3亿元订单,并得到多家投资公司青睐。
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体现了菏泽这座城市的温度。近日,菏泽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创建是接地气暖民心的工作,只有用‘打铁的劲’做‘绣花的活’,持续破解民生痛点,才能让群众满意。”菏泽市委书记张伦介绍。
“城市的核心是人。”菏泽市努力创造优良人居环境。针对“停车难”,菏泽不仅在新建停车场、新增停车位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菏泽智泊”小程序,还整合机关单位、商场超市的闲置车位实现“错时共享”。如今,市民出门前打开手机,就能找到车辆附近的空车位。那些曾经横亘在街巷的“拦路杆”被拆除,空中缠绕的“蜘蛛网”被清理,一件件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文明创建中得以解决,城市人文温度不断提升,群众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大众日报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