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通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观光路上,骑行队伍穿梭于千年古桑林间。这条景观大道将京杭大运河卫运河文化带与古桑树群核心区串联,春赏山花、夏听蝉鸣、秋观硕果、冬览雾凇,成为众多游客骑行、徒步穿行的绝佳场地。
“要想富,先修路”。夏津县交通运输局以“农村公路+旅游”模式破局,将道路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景观打造深度融合,打造了“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据悉,全长15.83公里的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观光路,起点为国道240保台线茶屯村南,终点位于省道323乐馆线大兴庄村西,原为5米宽农村公路。如今,观光路通过提档升级,串联起古桑树群、德百温泉小镇、椹仙村等重要景点,实现了“一站式”生态康养体验,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观光路两旁,古桑枝繁叶茂,十几个古朴村庄点缀其间,夏津县前屯村便是其中之一。前屯村地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核心区域,村内及周边有大片古桑树林,因此,全村不少人围绕着“桑”做起了增收致富的“文章”。“以前桑椹大多烂在地里,这条路修好后,游客、客商直接开到村口,我们的椹果酒、桑叶茶通过物流销往全国,收入翻了好几番!”前屯村党支部书记褚运林说道。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不仅焕然一新,而且还有了“古桑村落”的美誉。特别是每年5月—6月桑椹成熟时,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此外,S323乐馆线的改建,将夏津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这条投资7.5亿元、全长23.972公里的一级公路,不仅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更成为承接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迎宾大道”。卫运河畔,曾因泥泞难行而闭塞的堤顶路,如今变身“文化体验廊道”,沿线村民“出门即景、抬脚上车”,农产品通过物流网络畅销全国。
“从‘以桑治沙’到‘以路兴旅’。我们不仅要修通物理的路,更要打通产业的路、文化的路,让每公里道路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造血干细胞’。”夏津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苏景田表示。
通讯员:邹方雨 徐吉振 马雪莲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