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怿韬报道:7月1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支持的“2025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在海珠区琶洲举办。会议期间,多款和纺织行业关联的“广州AI”得到展示。据悉,广州市海珠区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让纺织行业实现新质发展。
多项纺织行业人工智能产品和广州有关
“人工智能的融入,让纺织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更丰富。”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在大会期间作《AI赋能纺织产业发展》主题演讲。徐卫林介绍,不少目前“熟手细工”都未必能完成的纺织工序已融入人工智能。
“不少和纺织有关的人工智能产品,由广州研发,或者在广州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会长徐建华,将多项和广州有关的纺织类人工智能产品,纳入《纺织服装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分析报告(2025)》中。其中,由广州致景科技研发的“银河染整智造系统”,能够在布匹印染作业时产生智能配方,实现智慧定型,帮助智能排产等,极大提升印染效率。广州溢达与科大讯飞探物智能共同研发的边织边检系统,实现织布和验布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广州中大纺织商圈的“广州中大门”纺织服装产业体,则有基于国产安全大模型“慧安”打造的AI安全员“Eva”,为整座商厦的安全把关。
“三大行动”推动纺织产业新质发展
在会中的茶歇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海珠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期望传统纺织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下获得新质发展。
“广州是千年商都。其所处的大湾区拥有庞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海珠琶洲目前拥有不少人工智能产业。”徐建华表示,纺织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在海珠区的集聚,能够起到双轮驱动效果。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传统纺织行业的研发、设计流程将得到优化提升,能够进一步巩固海珠纺织产业的总部经济地位。他期待海珠区能够在现有的领先制造集群、领先销售集群中,同时成为纺织行业研发应用人工智能的标杆。
据悉,对于传统纺织行业的新质发展,广州市海珠区已计划实施载体倍增行动、产业倍增行动、政策赋能行动。通过上述“三大行动”,海珠区计划让更多纺织产业园区实现“市场变商场、作坊进工坊、展贸一体化、设计引潮流、数字赋新能”。 借助广交会等一系列国际知名展会在海珠区举办的优势,通过“会展+”产业联动,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依托在大会期间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人才)联盟及其产业链资源,推动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