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那些曾经的美好

写作 昨天17:41

文|程春梅

曾经,很迷恋国画。几经周折,从朋友那里找来教学视频,视若珍宝。精挑细选了各种颜料、宣纸等绘画的全部用具,想要学国画的心日趋膨胀,如同池塘涨满的春水。

静坐桌前,每日苦练一个多小时:一片片兰叶在宣纸舒展,一朵朵兰花在笔尖绽放。那些时日,睡梦中都是兰花的笑靥,呓语里渗满竹叶的清香。也曾畅想,一天一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此下去,不出三年,自己就会成为国画的资深爱好者。可不是嘛,有响当当的一万小时理论撑着呢?每念于此,心情畅然,脚步盈然。

后来,工作忙了,家务事多了,孩子也需要更多时间照顾了。慢慢地,画画的热情就悄无声息地消减了。往昔的宣纸,蒙满遗忘的尘埃,一如曾经火热的心,没了当初的色彩;曾经每日必看的国画视频,也沦落到手机相册的犄角旮旯。火一样的热爱,就这样香消玉殒,不了了之。

不单单是国画,还有古筝、书法,还有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热爱,曾经那么痴狂的迷恋,都不知在时间的哪个拐角暗淡了,在岁月的车轮中渐行渐远。

想起“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美好的开始,却很少有坚持到最后的。古老的先祖真是智慧,参透人性的弱点,于是循循劝之,谆谆告之。然而,如你如我一样的凡夫俗子依然沦陷于懒惰的深渊,退缩的迷网,没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缺乏“滴水穿石”的坚持,于是,那么多的美好才萌了芽,就匿于尘埃,委实可悲可叹。

原来,热爱并非总如磐石般坚定,它更像一缕微光,需时时擦拭才不致湮灭。国画、古筝、书法……它们都曾是心头的火种,却在柴米油盐的奔忙与自我懈怠的冷风中,无声地黯淡下去。这熄灭,也提醒我们:学会在庸常的间隙里,为那些未竟的热爱,轻轻拂去尘埃。哪怕只是片刻的凝望与擦拭,亦是对内心微光的珍重,证明那方心田,依然有星火可待复燃。

责任编辑:车向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