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广东
自打小时候看了电影《智取华山》,便心向往之,电影中“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奇险更是深深印在我记忆里。去年一段女生冰雪天登华山的视频,激发了我尝试徒步登华山,挑战自我的冲动。对六十五岁的人来说,徒步登爬有“天下奇险第一山”之称的西岳华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好在我对自己的体能有足够自信。
做过简要的准备功课后,我乘飞机转高铁来到华山脚下,入住一家民宿客栈。下午游览了玉泉院,玉泉院初名“希夷祠”,前殿悬挂慈禧太后书“道崇清妙观”御匾,光绪帝书“古松万年”御匾。另立有米芾手书“第一山”石碑,山岩上留有冯玉祥游华山时题刻。翌日凌晨,天未大亮,我收拾好双肩包,带足给养,开启了挑战自我,丈量华山之行。西岳华山,我来了!
清晨的华山寂静而灵动,四面大山郁郁葱葱,山里的槐花香味沁人心脾,鸟儿清脆的叫声在峡谷中回旋,涓涓溪水如跃动的音符。徒步登山的路上,游人三三两两,多数是年轻人,途中我遇见一位七十多岁的徒步者,独自一人爬华山。真是他乡遇知音,他就是我的榜样标杆。攀谈了几句后,他说:“你走得快,我步子慢”,于是我们作别,我独自快步前行。华山猫挺多,它们一大早就在山路上悠然闲逛,或是蹲在路边凝望或是陪伴我们一程,非常可爱,很有治愈感。
几十年如一日锻炼身体,今天派上了用场。一鼓作气,两个小时后,我冲到了千尺幢、百尺峡。千尺幢为华山著名险道,绝壁上的崖间裂隙宽三尺许,坡陡80度,石阶宽仅容半足,仰望一线天开,俯视如临深井。我四肢并用,抓牢两边的铁链,稳稳地踩着山壁上的石阶,一级一级往上登。每上一步,都是对意志和体能的考验,我心里充满挑战自己极限的爽快。
中午12点多,越过东峰向南峰挺进,途中在迎阳洞附近的小吃摊吃了午饭。小憩恢复体力,身体又充满了力量,继续全力以赴攀登。华山实在是险,名不虚传,好几处登山坡度相当陡,石阶也非常窄,只有抓着两侧的铁链才能攀爬。置身于险峻巍峨的华山怀抱中,忍不住感恩大自然将万般俊秀的山川景物赐予人类。华山的路虽然崎岖险峻,但它总能引领我们攀登上一座座巅峰,领略到大自然的绝伦胜景。登上华山五峰,高山仰止,心灵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相通。
踏遍华山五峰,时间已近下午3点。此时,右腿膝盖在上下石阶时开始出现阵阵疼痛,体力也愈发感到不支,所以临时改变原方案,不再徒步下山,选择西峰索道下山。坐在索道轿厢里,俯瞰华山如刀劈斧削,壁立千仞,视觉冲击力极强,给人以美的震撼。
下午5点多,当夕阳的金色余晖透过树叶洒在大地上时,我顺利回到住处。回想徒步途中,热情帮我拍照的小情侣,年轻的泰安登山爱好者,怀抱襁褓中的娃奋力攀登南峰的年轻爸妈,还有一袭飘逸古装、身佩长剑的“神雕女侠”,这些都成为此行的美好邂逅。
第二天醒来,身体竟轻松恢复如初,几乎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实战”证明我的体能素质是达标的。回望华山,层峦叠嶂在暮霭中渐渐隐去轮廓,那份险峻与壮美却深深烙印心底。此行于我,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岁月赋予的并非只有年轮,更有沉淀的毅力与适时调整的从容。那位七十岁的独行老者,是前路上无声的鼓舞;索道下行时俯瞰的万丈深渊,是敬畏自然的生动一课;而膝盖的隐痛,则温柔地提醒着边界的存在——真正的勇气,在于懂得聆听身体的声音,在挑战与守护间找到平衡。
华山之巅的云海翻腾,是天地间永恒的诗篇;而每一步向上的攀登,都是生命向自己书写的颂歌。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攀登?重要的并非永不疲惫,而是步履不停,且行且珍惜,在每一个高度,都能遇见崭新的自己。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