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于虚静处听潮汐

写作 昨天17:41 1780

文|吴英华

读麦家的小说《人生海海》,我喜欢上了“人生海海”这个词。

人生海海大约是江浙地带的一个民间词语吧,我的理解就是人生像大海一样宽阔深不见底,会给你无数凶险和伤害,但是,也会给你瞬间的温柔和无限的美丽。

它形象、生动,像一幅画卷一样展示了人生的无边和宽阔。

而人,在这无边的人生之海上遨游这一生,孤独是注定的;要想给这孤独镶上个金边,需要的不过是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我同学是现当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她家先生是某985高校文学院的博导。

有一次,说起夫妻关系,我说,你们两口子有共鸣啊,算不算琴瑟和谐?

她笑,说,你加戏了啊。其实,人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我深以为然。

不要轻易迷信一段关系,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它可能是你心头的白月光,欣赏可以,怀念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当成白米饭,关键时刻,你会发现,它不顶饱;更不要试图依赖一种关系,无论这段关系的另一方有多强大,即使是棵大树,但是,你会发现,它可能不会让你依靠。

走遍千山万水之后,你会发现,一直给你托底的,永远只有自己,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而要想愉快地度过这一生,其实,最需要处理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不要要求自己有多出色,不要要求自己有多成功,不要要求自己有多快乐,和自己和解,才是需要终生修炼的事业。

秦观在他的诗文别集《淮海集》里这样评价苏轼,“苏轼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道。”

苏轼一生都在被贬谪的路上,但是,他一直能保持这豁达乐观的精神,以至于成为后代文人的精神领袖,就得益于这“自得”二字。

而自得,不过是看淡所谓的荣辱成败。

苏轼少年得志,诗文一直被世人追捧。

据记载,他做官时批复在文件上的字都能被手下人拿去换羊肉,可见其诗文受欢迎的程度。

他在《超然台记》中,这样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其实,苏轼的快乐已经和环境无关。

无他,不过是他有一颗能感受快乐的心罢了。

众所周知,因为政见不合,也因为泼天的才气招致的妒恨,在一次比一次残酷艰苦的贬谪之路上,苏轼逐渐收拾起惶恐和惊悸,对一次次的颠沛流离安之若素——他不过实现了自己和自己的和解。

一段时间以来,我喜欢在家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发呆。

这条小路,是一条环山路。

环的山也是小山,好在山上树木繁盛,抬眼望去满目苍翠。

小路的两侧种植了碧桃和一种叫元宝槭的乔木,路边的风景就已经很好,更不要说抬眼还有满眼碧翠的远山。

我就这样坐在小路边的木凳上,每天或者看山看树,或者看碧蓝的天上白云悠悠,或者看阴郁的天上云波诡谲,看着看着,烦恼和焦虑就渐渐淡忘,耳边响着的都是鸟儿的叽叽喳喳和蝉鸣的悠扬回荡。

这时候,就会觉着,天地一体,自己不过是这山脚下的一株小草而已,什么职场沉浮,什么爱恨情仇,什么利益得失,都像尘埃一样无所遁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诚不欺我啊。

没有呼朋唤友的可能,大家或者忙,或者不在一个节拍上。

每天,自己面对的最多的就是对影成三人。

我开始尝试一个人独行。

先是跑步,从这条环山小路上跑上半个小时,然后坐在路边看山看树看云卷云舒。

时间慢慢从身边掠过,看着日光从灿烂到幽暗,听着鸟儿从叽叽喳喳到扑棱着翅膀开始返巢。

我有时候带本书,有时候就是看看手机,更多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发呆。

时间就这样温柔地从身边溜走。

直到天色暗淡,最后一抹霞光沉入远山的怀抱,海潮般的蝉鸣也渐渐退去,只余下风穿过树叶的低语。

此刻,万籁俱寂,心亦澄明。

从来没有想到,我会有这么美好的一段时间。

在人生的大半时间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沉浸在职场的忙碌中,纠缠在和爱人及朋友的关系中。

我曾经那么喜欢热闹,那么想得到一些关系,比如,恩爱的夫妻关系,美好的朋友关系,彼此尊重的同事关系。

但是,某一天蓦然回首,才发现,最需要处理好的,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有一天,表哥来我家做客,我说起生意艰难,他说,再难有多难,大家还不是都吃馒头吃肉?

多简单多直接的道理啊!

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过多的追求如果能增加你的快乐,可以;如果形成的是烦恼,就可以弃之如敝屣。

我们讲无欲无求,讲无欲则刚,其实,所谓的“欲”不过是一些诱惑的总结。

这诱惑或者是金钱或者是情感或者是美食或者是爱恋,这些词汇会幻化成一段段的所谓关系来纠缠你、诱惑你、烦恼你。

怎样才能破除这些障碍和枷锁,就是跳出这些关系,处理好自己的欲望和贪婪,懂得随时抚慰和关照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嗨,哥们,其实,你这样已经很好啦。

所谓“人生海海”,其辽阔与深邃,原非仅指外在际遇的波澜壮阔,更在于灵魂深处那方需独自泅渡的无垠水域。

东坡居士的“自得”,并非对苦难的麻木,而是历经沉浮后,将目光从外在的惊涛骇浪转向内在的波澜不惊,在“性命自得”中寻得一方宁静港湾。

这“自得”之境,恰如“致虚极,守静笃”,是剥落层层欲望与依赖后,回归生命本源的“虚静”。

表哥那句“吃馒头吃肉”的质朴箴言,道破了生存的本质需求;而“自得”则是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精神家园的精心构筑。

原来,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便是领悟了生命的真味——不假外求,不惧孤独,在浩瀚如海的人生中,做自己灵魂的舵手,于虚静处倾听内在的潮汐,于自得中体味那最深沉、最持久的温柔。

当心灵能如这山间草木般,安住当下,吸收天地精华,便能真正懂得,所谓“托体同山阿”——个体渺小亦能融入宇宙的永恒韵律,这份内心的笃定与和谐,才是抵御世间无常、滋养生命之树的根本源泉。

责任编辑:车向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