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正值壮年,却突发心跳骤停命悬一线!一位体重超常且合并糖尿病的心跳骤停患者,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急诊科与神经重症医学科无缝衔接,凭借对“黄金5分钟”的精准把握与“系统性气道管理”为核心的重症救治体系,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并闯过了脑损伤、多器官衰竭、耐药菌感染等重重险关,最终实现了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全面康复。
生死的时速: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患者无自主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抢救!”
6月2日凌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急诊科警报骤响。37岁的彭先生(化名)突发胸闷气短,送到医院时已经意识丧失,随即心跳呼吸骤停!急诊科医护第一时间识别险情,联合神经重症医学科迅速启动“黄金五分钟”抢救流程——持续胸外按压、紧急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输注……一系列精准高效的抢救措施牢牢抓住了生命的希望。经过争分夺秒的奋战,彭先生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
专业的攻坚:守护生命的每一道关卡
心跳恢复仅是第一步。彭先生随即面临脑缺氧损伤、多器官衰竭等“二次死亡”的巨大威胁。紧急转入神经重症医学科后,高广生主任团队立即启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保护治疗”:清除氧自由基、强化脑保护、充分镇静镇痛,最大限度减轻脑水肿;同时运用床旁超声实时监测心功能及脑血流。
“此类患者的救治关键在于‘毫米级’的精细化管理。从血压波动到脑氧、脑血流监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最终预后。”高广生主任医师在病例讨论中强调。医护团队严格实施“目标温度管理”、“镇痛镇静集束化护理”等国际标准方案,助力患者平稳度过脑水肿高峰期。
系统的管理:多学科协作攻克复杂并发症
神经重症医学科救治各类原因导致的心跳骤停患者经验丰富,但彭先生的情况尤为特殊:合并糖尿病、BMI指数超40,其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负担沉重,护理难度陡增。住院期间,他相继出现耐药菌感染、真菌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面对挑战,团队迎难而上:多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实施俯卧位通气、超声引导下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最终成功控制感染。在神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不仅肺炎等并发症得到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康复良好,其他脏器功能也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资料图片
生命的韧性:从ICU到重归家庭
历经20余天的生死博弈与精心救治,彭先生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出院前夕,他已能自主进食、对答流畅,并在家人搀扶下迈出了重生后的第一步。
“医生不仅救了他的命,更保住了他的生活质量。”彭先生的父亲满怀感激,“孩子恢复得这么好,多亏了济南市中心医院无微不至的治疗。”
医者的心声:为生命创造更多可能
“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是对医院整体应急能力与重症救治水平的全面考验。”神经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广生教授表示,“我们构建了从现场急救、院内高级生命支持到神经功能重建的‘全链条救治体系’。近两年,此类患者神经功能良好出院率已提升至40%,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