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7月11日报道,俄国防部可能放弃修复俄军唯一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据悉,目前这艘军舰的维修和改造工作已经暂停,专家们不排除这艘航母可能会退役。
或难逃报废拆解命运
俄《消息报》报道称,俄海军和联合造船集团的代表近期将就“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作出决定,专家不排除该舰因技术和物理老化而被报废拆解的可能。
据报道,俄海军太平洋舰队前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表示,停止维修的决定完全正确。他认为,即使完成现代化升级,俄海军也不再需要“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从长远角度来看,俄海军不再需要传统形式的航母。“如果决定不再继续维修,‘库兹涅佐夫’号只能被切割成金属作废物利用。”他说。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2017年进入摩尔曼斯克的船坞进行维修和升级改造,至今已有8年时间。2023年7月,俄舰船制造业的一名消息人士曾称,该航母有可能于2024年底重返俄海军战斗序列。在维修改造后,该航母的服役期将延长20年。
如果“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退役,俄海军将不再拥有航母。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伊利亚·克拉姆尼克认为,航母对俄海军至关重要,可为远航提供空中支援。他认为,“库兹涅佐夫”号应被另一艘军舰取代。
克拉姆尼克解释说:“有人认为,继续改造和维修‘库兹涅佐夫’号不合算。这艘舰艇在物理上已经相当老旧,它的设计过时,动力装置也不太可靠。10年后,它将年满50岁,即使能服役到2040年,也不长久。因此,应结合使用‘库兹涅佐夫’号所积累的经验,建造另一艘军舰。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我们有建造该级别舰艇的船厂。”
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苏联海军一度拥有“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巴库”号和“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等航母。苏联解体后,“基辅”号和“明斯克”号被出售,并成为旅游设施;“瓦良格”号、“巴库”号分别被拆解后出售;“新罗西斯克”号以大约430万美元卖给一架韩国企业,被拆解后以废钢铁出售。只有“库兹涅佐夫”号被编入俄北方舰队。
曾出征叙利亚战场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俄海军和北方舰队的旗舰,于上世纪80年代建造,1985年下水,1991年1月入役俄北方舰队,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拥有斜直两段飞行甲板和滑跃式飞行甲板的航母。该舰以苏联时期将领尼古拉·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的名字命名。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长306米,宽75米,最大吃水深度约10米,最大排水量6.1万吨。该舰最高航速29节,最大航程超过1.5万公里,配员1960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共有舰载机50架,由苏-33和米格-29K舰载机以及卡-27、卡-29或卡-31直升机组成。该航母携带12个发射装置,可发射弹头重750公斤的“花岗岩”反舰导弹;舰体两侧部署了24套“匕首”防空导弹系统;另有8座“短剑”防空火力平台。报道称,该航母可使用极限距离的反舰导弹,在不动用飞机的情况下战斗。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报道指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依靠导弹即可挑战美国航母群、抵御敌方舰船和飞机。由于防御能力较强,“库兹涅佐夫”号由一艘导弹巡洋舰、两艘反潜驱逐舰护航即可奔赴战场,比美国航母的护航舰只少。
“库兹涅佐夫”号首次实战是在叙利亚战场。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该航母开赴叙利亚近海,支援此前部署在地中海东部的俄军舰队,并保障俄工程兵顺利扩建俄军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俄军在这次行动中史上首次实施俄罗斯舰载机攻击,成功摧毁了叙境内的恐怖组织目标。
俄专家认为,从锻炼战力角度看,“库兹涅佐夫”号出征叙利亚验证了此前俄军制定的舰载机攻击战术的有效性,其采用的精确打击技术以及侦察、通信和导航手段切实可行。
维修期间事故频发
2017年,“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转入摩尔曼斯克附近的第82船舶修理厂维修和改造,大部分舰员解散下船。维修改造的重点集中在动力系统、拦阻系统、航空电子设备以及武器系统,原本计划在2022年完成改造升级任务并恢复服役。不过,完成改造的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一再延迟。
俄《消息报》2023年4月曾援引俄国防部的消息报道称,“库兹涅佐夫”号的舰员组建工作已经开始,改装新的自动化系统和装置后,所需舰员人数略多于1000人,其余的则是舰载航空兵人员以及航空设备维护人员。航母舰员总数将从1900多人减少到1500人左右。
“库兹涅佐夫”号在维修期间发生过多次事故。2018年10月,航母下水时,所处的浮船坞因断电急速沉没。沉没的浮船坞面积2.3万平方米,相当于莫斯科红场的大小。该事故导致一座塔吊砸到航母上,甲板留下一个约5米长、4米宽的洞。事故还造成4名工人落水受伤,1人失踪。当时,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总裁阿列克谢·拉赫马诺夫说,“确认共有52处损坏,维修费用将达7000万卢布(约合643万元人民币)。”
后来,“库兹涅佐夫”号被转到摩尔曼斯克的第35造船厂。2022年12月,航母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据称,当时焊接产生的火星落入有溢出燃料的底舱,事故造成2人死亡,10余人受伤。
“库兹涅佐夫”号在服役期间就暴露出拦阻系统存在技术问题。2016年11月,一架米格-29K战机着舰时钩断了拦阻索,致使另一架米格-29K在拦阻系统修好前因燃油耗尽坠海。此后,一架苏-33战机着舰时再次遇到拦阻索断裂问题,冲出甲板坠海。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俄安全局挫败了一起乌克兰特工对“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实施恐袭的图谋。乌克兰特工通过互联网聊天工具联系上了在航母上服役的一名俄军,让其对航母进行纵火,并许诺事后让其出国并支付巨额酬金。后该名军人向俄安全机关报告。
缺乏大型舰船建造技术
俄海军的航母等大型舰艇是军事外交、远洋部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苏联解体后,因技术、资金和基础保障等方面的不足,新航母的建造计划充满变数。
俄海军曾先后推出“海牛”级和“暴风雪”级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方案,但被搁置。塔斯社2019年报道称,俄罗斯计划开建新的核动力航母,建造工作将于2023年开始,并被列入正在实施的俄国家军备规划。2020年1月,俄《独立军事评论》网站披露,俄罗斯将筹备建造世界最大航母,计划在2025年底签署合同,到2030年新航母入列。
2021年初,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所属涅瓦设计局公布一艘新型航母级通用舰的建造计划。相关报道称,这艘通用舰被命名为“瓦拉”号,长约250米,宽约65米,吃水深度9米,最高航速26节,能搭载24架舰载歼击机、6架直升机和20余架无人机。据称,该舰类似美海军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但体型和甲板设计更体现现代化理念,吨位较“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小,因此资金投入和研发难度较低。
俄罗斯军工委员会协会成员、俄政府海事委员会委员弗拉基米尔·波斯佩洛夫在2021年5月透露,俄军工委员会在编制2024-2033年国家军备计划时,将评估是否把新航母建造列入其中。波斯佩洛夫说,俄罗斯拥有许多建造此类大型舰船的必要技术,但需要完善未来航母的几个基本要素,包括舰载机的起落系统。此外,还需要建造未来的舰载机,由其携带足够数量的武器。
波斯佩洛夫认为,俄海军需要三艘航母,即一艘首舰和两艘量产舰,新航母的排水量应不低于7至8万吨。他同时透露,航母的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建造新航母的花费初步估计可能达到5000亿卢布(约合459.5亿元人民币)。他同时警告:“在作出决定之前,必须在规划阶段考虑到所有风险,否则完工将遥遥无期。”
在相关部门考虑规划新航母的同时,其必要性也充满争议。早在2019年底,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前司令弗拉基米尔·瓦卢耶夫就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对于俄罗斯而言,开展新型航母的研发、建造有些操之过急,原因在于航母不属于防御武器,而是进攻性武器。俄罗斯2018-2027年国家军备计划中未列入有关航母项目的开支。
瓦卢耶夫说:“航母打击舰队包括航母、一艘携带核武器的舰艇,大约12艘航母近身护航舰艇、防空导弹舰艇,2至3艘潜艇以及反潜航空兵。也就是说,这不仅要在航母研发建造上花费数十亿美元,还需要在航母配套设施上投入数百亿美元。”
瓦卢耶夫指出,俄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所以目前应该发展其他类型的海军装备。“航母项目将打乱海军预算分配,我们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力量需要发展,例如弹道导弹潜艇、巡航导弹潜艇以及航空兵,二者协同作战,就能顺利解决防御问题。”他说。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预算更多倾向于与之相关的活动,导弹、无人机等研发生产成为重中之重,更无暇顾及航母项目。除了资金问题,苏联解体后,建造大型军舰的工厂和技术都留在了乌克兰,俄军工企业在航母等大型舰艇研制方面存在技术短板。因此,除了几艘“亚森”级核潜艇外,俄海军近10年列装的新型舰艇吨位都不太大。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