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比对烈士牙齿DNA信息,多地联动成功帮无名烈士寻亲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4-03 486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通讯员 苏潇男

在泰安市宁阳县经济开发区国家庄村东,有一片存在了70多年的烈士墓区。去年10月,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这些散葬烈士集中迁葬至宁阳烈士陵园,并请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司法鉴定研究中心)进行遗骸挖掘工作。

挖掘过程中,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司法鉴定研究中心)找到了一处完整的人体骨架。于是,他们利用DNA鉴定技术,联结起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与现在,用科技让无名烈士变“有名”,帮助菏泽市郓城县的烈士刘俊发成功寻亲。

无名烈士遗骸

静静躺了77年

3月31日,宁阳县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阳光照耀下苍松翠柏枝干遒劲。“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高高矗立,如同镌刻在时空中的不朽丰碑,静静地所说着往昔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当天,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一行师生,将抗日烈士的牙齿、DNA鉴定书送至宁阳县烈士陵园。“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我们为无名烈士寻亲。尘埃落定后,今天我们特意将相关物品护送过来。”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院长(主任)王业全说。

一切要从去年10月说起。在宁阳县经济开发区国家庄村东,有一处存在了70多年的烈士墓区。据当地的老人介绍,这里葬着为国捐躯的烈士,但究竟是哪些人,烈士们的根在哪、亲人在哪,这些都无从而知。

在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准备将烈士们迁葬至烈士陵园时,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司法鉴定研究中心)副院长(副主任)侯森带领学生志愿者进行遗骸挖掘工作并找到了完整的人体骨架。于是,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济宁医学院等多方联动,开始为烈士寻亲。“为烈士寻亲,是我们对英雄奉上的崇高敬意,也是我们缅怀英雄、传承红色基因的表达。”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黄国庆说。

然而,为烈士寻亲,困难不小。不仅因为时间久远,没有可查资料,找不到烈士们的名字,而且亲属们对烈士的情况也可能知悉不全、记忆模糊。拖得越久,寻亲工作难度将越来越大。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情况下,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决定,根据发掘的遗骸,通过DNA技术为烈士寻亲。

“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在省内很有影响力。而且之前我们双方有过合作,为杨凤武等无名烈士确认了身份。所以,我们决定使用DNA技术帮烈士寻亲后,直接找到了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黄国庆说。

DNA技术比对

无名烈士变“有名”  

“无名烈士墓区内,掩埋条件并不好,距地面仅有半米深。”侯森回忆,2024年10月30日现场发掘时,仅发现一具较为完好的人体骨架。“我们找到了烈士的一条胫骨,随后才一点点清除、扩展,找到了烈士相对完整的遗骸。由于年代久远,烈士的骨骼腐败严重,已严重松散,哪怕轻轻一捏就会碎化。最终我们决定从烈士的22颗牙齿入手做DNA。”侯森说。

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的刘奇参与了烈士遗骸发掘、DNA对比的过程。他说,从牙齿中提取DNA依旧很难。一方面,烈士遗骸掩埋70余年,存在降解现象;另一方面,浅层土壤容易产生PCR抑制物。

“于是,我们先找到干净、杂质少的牙齿,在现有DNA提取方法上继续优化,通过表面洗净、酒精泡、紫外线照射、砸碎捻制粉末等步骤反复操作,试图进行DNA分型,但效果并不好。”刘奇清晰地记的,在使用学院现有的常规试剂分型时,始终无法将DNA数据提取出来。

了解情况后,学院里又花费重金购买了试剂盒。“之后,我们又经过反复试验,进行PCR扩增等不断将DNA信号放大,消除降解本身导致的污染,找到了真正的DNA分型数据。”刘奇说,他共使用了6颗牙齿进行试验,一颗牙齿的试验周期就要用一周时间,这在以往是很不常见的,“很少有需要这么长时间的”,侧面反映着DNA信息提取的难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据最终被提取出来,将其上传至数据库比对后,与烈士可能存在亲属关系的,省内共有46个、省外有432个。“尽管数据庞大,但也明确了排查方向。”黄国庆说,局里处理了省内的46条信息,通过与各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县、镇、村等层层联系,试图找到烈士亲属,但并没有回音。2025年春节过后,当宁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对接其他432个信息时,菏泽市郓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传来消息,一家刘姓居民可能与无名烈士存在血缘关系。

“我们对郓城县刘伟银进行了血液采样,与烈士遗骸牙齿获取的DNA信息进行比对,不排除烈士遗骸与刘伟银来源于同一父系家族。”刘奇说,这意味着两人比对上了。“结果出来的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能用法医技术为烈士尽一份力、找到家,我感到十分荣幸。这对学生们来说,这是一堂很好的思政课,应当缅怀英烈、传承革命精神。”

失散近百年

侄孙讲述烈士故事

“郓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打电话,询问我们有没有失踪的军人亲属时,我第一反应挺纳闷的,没听说有亲人从军呀,后来我才想起来,爷爷常常念叨的大哥,也是就我的大爷爷。”刘伟银是菏泽市郓城县双桥镇丁庄村人,今年60岁,采访中,他努力拼凑着大爷爷的样子。

“我爷爷如果还在世的话,今年106岁了,在我小的时候,我听他跟我讲过大爷爷。”刘伟银说,爷爷那辈家里兄弟两个,也就是自己的爷爷和大爷爷,两人相差10多岁。“大爷爷和爷爷过得很苦,他们8岁没了母亲、12岁没了父亲。可能是在爷爷10岁左右的时候,大爷爷就外出参军了,自此就没了音信。”刘伟银思考片刻说,按时间推断,大爷爷应该参加了抗日战争。

刘伟银询问过村子里97岁的老人,对方对他的大爷爷并没有印象。“我爷爷20岁的时候,曾经出去找过大爷爷,当年兵荒马乱,部队也没有固定驻扎,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在与无名烈士确认亲缘关系后,刘伟银十分激动,他说,“我们一家与大爷爷失散了近100年了,感谢宁阳县、郓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济宁医学院法医学院,实现了我们全家的心愿。爷爷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很开心。”刘伟银说,清明将近,届时他会带着全家人到老爷爷和爷爷坟前,把这件大好事跟老人们讲一讲。同时,他也会到宁阳县烈士陵园里为大爷爷扫墓。

在寂静中躺了77年,无名烈士终于有了墓志铭:刘俊发烈士,男,菏泽市郓城县双桥镇丁庄村。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七十八团战士。1948年7月在解放兖州磁窑追歼战中牺牲。

1948年夏天,为阻击南援兖州的国民党部队,解放军某部在宁阳县磁窑镇大汶河南岸展开殊死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211名战士永远长眠在了宁阳这片土地上。后来,随着集中安葬等工作的开展,宁阳县最终整理出150多具无名烈士遗骸。

此前,泰安市设立专项基金,有效保障无名烈士DNA鉴定、家系排查、亲属走访、宣传褒扬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新确认的5位烈士,刘俊发就是其中一位。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